欢迎光临 mile米乐首页 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3823380678
热门关键词:

肖宇松吃透每一个细节填补技术空白“武汉转体桥”屡创世界纪录

时间:2023-11-28 18:00:47 作者: 燃气炉厨房设备

产品详情

  “我们将创造又一项新的世界纪录。”近日,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中铁大桥院武汉分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分公司”)党委书记肖宇松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介绍,武汉市青山区10个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和平大道(工人村路—四环线)工程。该工程跨四环线米的转体桥,将为肖宇松及其转体桥团队带来新挑战。

  迄今为止,肖宇松作为桥梁转体技术的领军人、推动50余座大桥空中转体的幕后设计师,依靠科研创新打响“武汉转体桥”品牌全国知名度。

  2022年8月3日,历时80多分钟,在6台电动滚轮小车驱动齿轮的转动下,梁长122.75米、重3.2万吨的襄阳市环线提速改造工程襄阳北编组站大桥(简称“襄北大桥”)T3主墩在空中顺时针旋转77度,精准对接,与引桥连成一线。这一“华丽转身”开创了临近既有铁路线齿轮齿轨转体梁施工的世界纪录。

  当天,从监控中看到主塔分毫不差地转体落位,紧锁眉头的肖宇松露出笑意:“只有到现场看,我才真的放得下心。这一个项目开创了齿轮齿轨转体斜拉桥施工的先河,更为后续国内同类型项目设计、施工积累了经验。”

  襄北大桥作为世界上首座齿轮齿轨式转体斜拉桥,其采用主动施加支承力的多点支撑技术,是转体桥梁技术的重大革新,可有效提升大跨高耸结构桥梁的平稳性。大桥首创先转体后悬拼方式,520米大跨度,跨越铁路编组站32股道。

  按说肖宇松已不用去一线,但他还是赶到现场,戴着安全帽在作业区来回巡查,整个人晒得黝黑。武汉分公司副总工程师马行川说,项目从方案构思、试验验证到工程应用,肖宇松都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他是我们信赖的主心骨”。

  事实上,武汉分公司早期业务以中小铁路线路、铁路专用线、涉铁中小桥涵的设计为主,技术水平和业绩在业内并不突出。近一二十年,转体桥技术在涉铁桥梁工程中被大范围的应用,结合多年设计经验和对行业的敏锐嗅觉,肖宇松瞄准涉铁桥梁业务板块,成立桥梁平面转体设计及施工成套技术探讨研究课题组,带队开展桥梁平面转体技术研究。

  课题组先后为50余座转体桥设计的具体方案,独创桥梁多点支撑转体成套技术令桥梁转体由人工控制机械运行转变为标准化、自动化、精细化的产品体系。武汉分公司副总经理熊涛有感而发:“以前我们出去竞标都没什么人知道,有了肖书记带队研究出来的‘独门绝技’,在众多设计单位中我们院有了立足之地。”

  肖宇松的成功,离不开跨界和创新,“跨界融合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如果拘泥于一个行业、一种专业,就无法系统创新,很难引领公司发展”。

  2018年,肖宇松迎来了他所接手的转体桥工程中最难的一次挑战。那年春运前夕,两端桥长相差两倍多,两臂重量相差3600吨的武汉常青路转体桥进入最后冲刺时刻:它将跨越京广、沪蓉、汉丹等9条铁路线度,与引桥对接合龙。

  在此之前,肖宇松经历了数个不眠之夜。“转体桥的第一方案是均衡转体,但工程推进中两栋楼拆不了,这就迫使我们一定要解决不均衡转体的问题。”团队上下为这个难题困扰良久,“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有一天看到一个潜艇入水的片子触发思考:潜艇是怎么不均衡入水但又保持平衡的?它俯冲式吊着入水,这给了我启发,能不能搞个支架撑住转体桥?”说干就干,肖宇松请来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结构工程实验室、自动控制系统专家以及船舶厂家,联合成立研发小组对此攻关。“我们做了相应的模型和实验,形成一套思路和方法。最后的方案也不是支架,成本过高,我们从吊装的支架体系转成下支撑结构体系,形成多点支撑转体。”该项目融合传统土建与机械工程、电气及自动化控制工程,在国内首创极不平衡自控转体技术,从理论计算到工程实践,从设计图纸到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他吃透每一个细节,“只有真正地吃透了、理解了,才能创造出新东西”。

  当年1月31日凌晨3时4分,项目现场响起一片掌声与欢呼声,“转体成功!”常青路立交桥顺利合龙,一举刷新三项转体桥“世界之最”——转体最不平衡、转体桥面最宽、跨越特等站铁路股道数最多。这一成绩惊艳业界,也成为新华社向全球播发的重磅新闻。“当天回去我一觉睡到下午,如释重负。这一个项目为我们在行业内创立了口碑,遇上问题,我们是真能迎难而上、处理问题的。”肖宇松说。

  近年来,武汉分公司由传统国企实现向现代化国有高科技企业的转变,经营规模实现由千万级到十亿级的提升。集多年研究成果,2020年,肖宇松主持编著的《转体桥建设新技术》专著出版;2021年,该技术在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被评为等级最高的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中铁大桥院获批编制湖北省地方《桥梁水平转体作业规程》。业内认为,在不对称结构、高耸大跨结构转体桥领域,武汉分公司的作业模式和思维方法实现了飞跃。

  “学港口、水运和物流知识,每年还在写论文。”现在,55岁的肖宇松还在不停地改进革新,从铁水联运到集疏运体系,他希望做好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创新融合,力求一个行业理念、模式的革命性改变。他有自己的见解:“是时代要求我们一定要往前走,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前瞻。如果你是一个落伍者,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跑步追赶上,谈何引领创新?”

  桥梁转体施工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最早出现在欧洲。传统的现场浇筑或搭支架施工占地大,而且工期长,桥梁转体可满足在跨越铁路、高速公路、山区峡谷或在城市密集区的施工。受到一些不可抵御的限制时,转体施工慢慢的变成了最科学的替代技术。转体梁先平行于要跨越的障碍物,进行浇筑或拼装,再通过转体装置、千斤顶和电脑控制,使桥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跨越障碍物,与同处一线的其他梁体对接合龙。转体桥技术在中国发展最快,应用得也最多,一些由中国研发的新技术填补了转体施工的世界技术空白。